堅持有機護生態 孩子體驗農耕樂


恭喜--野草花果有機農場於2014/06/15
順利通過台北市政府舉辦/台北市食農教育農場評選!!

想辦親子農務體驗營的動念來自~~瑞秋卡森的一句話:那些能感受大地之美的人 將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 直到生命的盡頭。
卡森(Rachel Carson,1907-1964)


一顆果子能有多少種子 粒粒可數,
一粒種子會結多少果實 無法計數.

有人這麼說 長期不接觸大自然的孩子 將來容易產生憂鬱症 也容易不專注。
文明化的大都會區 生活空間越來越小 人們與田野大自然的接觸 也日益疏離 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
都市化之後 身處城市的大人與小孩們 再也不能像50-60年代 享有鄉間生活或廣大的居住空間 現代化雖有其方便之處 我們不能否定進步的重要性 但在現代化的同時 如何讓我們的下一代 能多一些與自然界接觸的機會 而不是讓小孩日後成為網路族 變成宅男宅女 這些是身為家長的我們 不能忽視的重要課題。
經營有機農場十九年 我發現老外與台灣人帶小孩來農場 家長讓小孩子接觸泥土的方式 大大不同 親子互動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通常老外會讓小孩盡興的與泥巴玩耍 會讓小孩在泥巴裡蹦蹦跳跳 而反觀台灣人 怕小孩弄髒鞋子 上車會弄髒車子 衣服弄髒ㄋ會不好清洗 手與身體不能髒兮兮 要清洗很麻煩 看到菜蟲馬上畏縮不前 也不敢抓蟲 只知道吃蔬菜水果 但不知如何辨認等等 於是無端讓小孩失去與泥土親近的大好機會 父母越呵護小孩 卻讓小孩日後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
我們能照顧小孩一輩子嗎?讓小孩長大後 變成社會白痴 變成禁不起任何挫折的草莓族 將是情何以堪 所以這些因素 值得家長們去省思與探討!!

我生長在山上 孩童時期跟著父母下田耕種 假日得上山挑材 賺取微薄的工資 隨手可採的柑橘 苦桃 土芭樂
閒暇 到森林裡撿拾薪柴 找塊休耕的農田 堆石頭烤番薯 爬樹找鳥巢 找螞蟻窩 曾經誤把蜂窩當螞蟻窩 結果被螫得滿頭包 自己玩泥巴 作泥塑 拔芒草作童玩 等等 這些童年往事 看似辛苦
但卻是何等的幸福

在野外自己跌倒 得自己爬起來 無形中會培養出越挫越勇的個性 在個人的生命過程中(感情 事業 健康) 曾面臨過不少的失敗與挫折 屢戰屢敗 年近半百 一事無成 總能絕處逢生 從事有機農場 沒有被打敗 靠的就是童年的經驗與社會歷練 且經常與大自然和土地親近 培育出獨立與自信的人格特質 所以越挫越勇 屢敗屢戰 而不易被挫折給擊倒 這是個人一點點的生命成長經驗 願與大家分享

其他即時農場活動資訊 配合手機更新方便 會及時上傳FB野草花果有機農場粉絲專頁 歡迎點閱!!

野草花果有機農場位置圖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野草花果有機農場

2010/02/11

白石湖吊橋通橋在即有感之一~~原始構想與過程

接近中午陪同來農場採訪的TVBS周刊記者 來到吊橋北端出口 看到原來綁在吊橋頭的障礙物 都已移除 準備迎接2010/02/14開放讓遊客行走(虎年大年初一與西洋情人節) 對地方來講 這是大事一件 對遊客來說 大台北地區 又多ㄋ好幾個串連的農村景點:
白石湖吊橋 古地層景觀 春秋古步道 後湖生態濕地與環狀步道區(有古錐埤生態池 同心池 景觀平台 荷花池(荷花池中的荷花尚未種下) 魯花樹 榕樹休憩區 後湖觀日賞景看台區)魯冰花海(2月25已經開花)或夏天的黃波斯花海 夫妻樹與農場正門處土地廟旁平台(有古早的抽水機)等自然田園景觀設施 結合山城原有的大崙頭山(視野遼闊 可俯瞰整個大台北盆地) 黃氏古宅(改建於1912年) 龍船岩(本地名為石船) 恆光禪寺 將會是一日遊的最佳處所

時代越文明進步 身處都會區的人們 平日都在水泥牆裡 辦公 居家 上網 最欠缺的莫非是遠離塵囂親近大自然 體驗自然與生態之美 觀賞田園景觀 或參訪農園 體驗農事(當開心農夫) 都是上上之選 這裡離市區又近(離市中心30-40分鐘車程) 營造這些設施目的是創造觀光資源 引進遊客 將可幫助山城的農民提升產業型態 包含生產 生態 生活的休閒農業層次 既可增加農民收入 也讓市民有新而不一樣的遊憩處所 這是創造多贏的策略 何樂而不為。

身為這些設施的原始催生者之一 在此時此刻當然會是感觸滿懷 回鄉一轉眼已是七年 從2007年夏天開始 從三堂哥口中得知 市府產發局有意要以二百萬的經費 來白石湖幫忙整治山區的埤塘 當時堂哥們 深怕被社區居民說閒話 回絕ㄋ農會推廣股的建議 整治老家前面的池塘
於是我請鄰居阿福 利用上班途中先到農會ㄋ解狀況 後來才知道這是農業環境改善工程的一環

於是我就告知農會阿順股長 農場上方有個古錐埤 已經廢棄ㄋ近三十年 邊坡損壞 且被丟棄ㄋ好多廢棄物 池塘下方還有鄰居(現在的林家美景)養雞 環境雜亂無比 影響整個農場與聚落景觀
古錐埤在雨季有水時 常有許多赤蛙科在這裡產卵 我連續復育三年 目前在整個後湖老家一帶有為數不少的蛙族生態 所以值得請市府人員來勘查現場 先是農會林股長進來看過 當時有請親戚阿忠 與三堂哥 陪同股長一起做首次會勘 從現在的白石湖休閒農業園區 入口意象開始 到土地廟 到農場的古錐埤 走坑內保甲路(現在的春秋步道)到現今北端吊橋頭旁的古地層 再回頭走到草莓區盡頭(49號)為止 當時的構想 只有入口意象 道路植栽與綠美化 埤塘整治 步道修復

後來2007年初夏 內湖區上一任的老區長 吳區長與農會謝理事長在區公所 召開ㄋㄧ次內湖區各觀光果園代表與幾個里長的會議(這個會議是清香農場 請當時內湖農會謝里事長幫忙安排 目的是如何讓觀光果園提升產業層次) 當時我們在會議上告知吳區長 我們是來自白石湖地區的農民代表 當時吳區長也不知道白石湖在哪裡 由於白石湖是個即將消失的古地名 其實 白石湖就是未擴編前的舊碧山里行政區域範圍 區長才知道白石湖在哪裡 這次的會議後 吳區長多次獨自來山上勘查
其中一次 我們帶領者吳區長 沿古步道走到現今白石湖吊橋北端 藉這個機會告訴他 深埋心中三年的構想
如果能借重對面碧山巖的假日遊客人潮 在停車場附近幫忙施作一座景觀吊橋(2005年假日蹲在碧山巖樓梯口賣菜的構想之一) 從停車場連結到坑內這裡 將對草莓季後遊客稀少的幾個觀光果園有所幫助 也可增加觀光資源 吳區長開始幫我們跟市府建議 此一初步構想 但並無具體計畫與落實 這是區公所這一環節

另一個環節 也就是產發局坡地保育科的 史渡股長一行六人與內湖農會阿順股長 先是來看古錐埤現場 接著引領他們走春秋步道到古地層附近 我也當面提議 史股長 是否可以幫忙解決白石湖夏季人潮稀少的困境之道 是否可以幫忙興建景觀吊橋 史股長廣納建言 把此一訊息帶回市府 後來經過一連串的會勘與研究 短期間我們提出周遭土地的80%使用同意書 到ㄋ2008年2月15日 史股長與周科長 鍾副局長 與 陳局長先後來山城看過多次後 決定把原先規劃的農改工程做調整 第一期先決定興建景觀吊橋 第二期就是社區二處的入口意象 土地廟平台 古錐埤 與後湖濕地 夫妻樹等與大埤頭(另一處環境景觀超優的大型人工埤塘 這裡冬天曾是野鴨與鴛鴦聚集之地 池中還有過水韭 後來因為三次整治失敗 1983年開始乾枯二十多年至今)

產發局坡保科(已改編納入大地工程處)在大致的規劃底定之後 假田園美色農園 舉辦二次有關此一農改工程說明會 告知社區居民這些即將開始啟動的建設案 規劃之初 許多居民都認為這絕對不可能 是痴人說夢 因為山區四十年來幾乎是被遺忘的山城 四十年長期禁建與保護區之故 導致聚落環境髒亂 公共設施只有產業道路 電燈 路燈 電話 有線電視 還有幾棟李登輝任市長時期核准的農舍 其餘都是老舊房屋或違建 這就是被封閉多年後的山區住戶的普遍心態 老一輩的耆老或家族長輩也深深不敢相信 大多持相同看法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