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有機護生態 孩子體驗農耕樂


恭喜--野草花果有機農場於2014/06/15
順利通過台北市政府舉辦/台北市食農教育農場評選!!

想辦親子農務體驗營的動念來自~~瑞秋卡森的一句話:那些能感受大地之美的人 將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 直到生命的盡頭。
卡森(Rachel Carson,1907-1964)


一顆果子能有多少種子 粒粒可數,
一粒種子會結多少果實 無法計數.

有人這麼說 長期不接觸大自然的孩子 將來容易產生憂鬱症 也容易不專注。
文明化的大都會區 生活空間越來越小 人們與田野大自然的接觸 也日益疏離 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
都市化之後 身處城市的大人與小孩們 再也不能像50-60年代 享有鄉間生活或廣大的居住空間 現代化雖有其方便之處 我們不能否定進步的重要性 但在現代化的同時 如何讓我們的下一代 能多一些與自然界接觸的機會 而不是讓小孩日後成為網路族 變成宅男宅女 這些是身為家長的我們 不能忽視的重要課題。
經營有機農場十九年 我發現老外與台灣人帶小孩來農場 家長讓小孩子接觸泥土的方式 大大不同 親子互動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通常老外會讓小孩盡興的與泥巴玩耍 會讓小孩在泥巴裡蹦蹦跳跳 而反觀台灣人 怕小孩弄髒鞋子 上車會弄髒車子 衣服弄髒ㄋ會不好清洗 手與身體不能髒兮兮 要清洗很麻煩 看到菜蟲馬上畏縮不前 也不敢抓蟲 只知道吃蔬菜水果 但不知如何辨認等等 於是無端讓小孩失去與泥土親近的大好機會 父母越呵護小孩 卻讓小孩日後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
我們能照顧小孩一輩子嗎?讓小孩長大後 變成社會白痴 變成禁不起任何挫折的草莓族 將是情何以堪 所以這些因素 值得家長們去省思與探討!!

我生長在山上 孩童時期跟著父母下田耕種 假日得上山挑材 賺取微薄的工資 隨手可採的柑橘 苦桃 土芭樂
閒暇 到森林裡撿拾薪柴 找塊休耕的農田 堆石頭烤番薯 爬樹找鳥巢 找螞蟻窩 曾經誤把蜂窩當螞蟻窩 結果被螫得滿頭包 自己玩泥巴 作泥塑 拔芒草作童玩 等等 這些童年往事 看似辛苦
但卻是何等的幸福

在野外自己跌倒 得自己爬起來 無形中會培養出越挫越勇的個性 在個人的生命過程中(感情 事業 健康) 曾面臨過不少的失敗與挫折 屢戰屢敗 年近半百 一事無成 總能絕處逢生 從事有機農場 沒有被打敗 靠的就是童年的經驗與社會歷練 且經常與大自然和土地親近 培育出獨立與自信的人格特質 所以越挫越勇 屢敗屢戰 而不易被挫折給擊倒 這是個人一點點的生命成長經驗 願與大家分享

其他即時農場活動資訊 配合手機更新方便 會及時上傳FB野草花果有機農場粉絲專頁 歡迎點閱!!

野草花果有機農場位置圖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野草花果有機農場

2010/07/26

白石湖的原石~~石英矽砂岩

五月中旬開始 從白石湖吊橋北端步道起 一連串邊坡整修工程與排水工程 路邊圍籬更新 同心池邊坡砌石堆砌等工程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這是包商工人正就地取材 將白石湖的石頭用電鑽
切開 這種工法約莫在1970年代開始被廣泛採用 取代過去的傳統工法 (一把大鐵槌  一把小鐵槌 幾隻鑿子 幾片厚鋼片 通常先用大鐵鎚切開原石 )

原石被切開後 工人正在做細塊處理 由於這是含有石英的矽砂岩 所以被切開後呈白色狀


右邊的工人乍看之下 輪廓與身材像極ㄋ凱達格蘭族後裔



石英矽砂岩 被切開的瞬間 呈現白色狀 所以被稱為白石 這也是白石湖的名稱由來之一


2010/07/25

野慈姑的省思

像野慈姑這麼可愛的植物在台灣愈來愈少了 野慈姑逐漸消失不是因為人們討厭它 而被刻意清除 也不是因為它有神奇的療效 被人為採摘一空  它逐漸從自然界中消失 原因很單純  是因為適合它生存的棲息地正快速的消失中。(在台灣許多物種 都面臨相同的命運)
野慈姑為澤瀉科慈姑屬的多年生水生植物 早期在水田 溝渠或池塘都能發現它的影子 由於野慈姑有細長如箭形狀的葉片 以葉柄為中軸 形成一個Y字型 像把剪刀 故有人叫它”三腳剪”。
這野慈姑 是去年濕地整治時 自然循環長出來的水生植物 被我移植到種原區留種 (深怕數量不多會被遊客破壞)
野慈姑它那細長葉柄 配上箭形的葉子在淺水區挺出水面生長 在植物種類相對單純的水田環境裡 顯得相當醒目。
通常在夏天 它會開出白色的小花 三朵呈一輪 排列成長串狀 前半段約3-5輪由雄花構成 黃色的花藥 非常容易辨識 。後半段則由雌花所圍成 3片花瓣 3片萼片而成熟後的蒴果成特殊的斜三角形 具膨大的地下球莖可聚積養分(像百合的球莖也是儲存養分的功能) 用以渡過較差的環境 但總還是逃不開人為開發的破壞。
這數十年來 本來隨處可見的水田(在山上是水田廢耕改種蔬果類植物)和池塘一個個被填上了柏油和水泥 蓋了工廠和大樓 少數存在的水田也因除草劑和農藥的濫用 加上外來種福壽螺的危害 迫使僅存的族群數量日漸減少。人們與外來種(包含福壽螺)擠壓了野慈姑賴以生存的棲地環境 無家可歸的野慈姑 只好無奈地逐漸淡出它的舞台 從台灣島上慢慢消失 這也是台灣許多水生植物共同的悲歌。

近年來原生植物與水生植物被保育界重視 使我們有較多的機會看到野慈姑再度復活 但心緒上難免總會有些複雜: 表面很高興能再見到這可愛的植物 但都是在長在人造的水池或堤岸 不然就是在花市或居家庭園中 但這都是人為的環境 若沒了大自然的家 它們永遠還是個孤兒。人類的進步與開發 就是這樣無情地建構在自然環境及生物的破壞上  就算事後保育工作做得再完美 原本失去的自然環境 再也無法回復了!不是嗎??


抱接中的磐古蟾蜍

這是到處可見的蟾蜍 老家屋裡就有一隻待ㄋ快十年的盤古蟾蜍 幫忙捕捉蚊子 回憶第一次看到盤古抱接的模樣 我都會誤以為是媽媽揹著小寶寶 後來才知道這是兩隻蟾蜍在交配 真是笨呆ㄋ!!

盤古蟾蜍 (Bufo bankorensis)

特徵:盤古蟾蜍體型大且肥胖 個體間大小差異極大 母蛙明顯比公蛙大上許多 頭部圓鈍 有耳後腺 下方有一黑線 皮膚粗糙但有肉疣狀凸出 顏色變異非常大 以黃褐色、紅褐色或黑褐色為主 身上花紋變化多 個體間差異也非常大 會隨著環境而變化 有時候顏色非常深 有時則會變淺色狀。前趾無蹼但後趾間有蹼 部分個體有背中線 公蛙不具鳴囊。公蛙前趾第二與第三趾會有隆起的婚姻墊 並有黑色婚刺 當交配時可以牢牢抓住雌蛙
行為:當遇到被攻擊或被其他雄蟾誤抱時 才會發出「勾、勾、勾」釋放叫聲。當遭受攻擊時 常會本能地鼓起胸部撐起四肢 裝出雄壯威武的模樣 並發出「勾、勾」的聲音 這是牠們的防衛姿勢。若是恐嚇無效 會馬上爬走或者攤在地上裝死 最後才會從耳後腺噴出毒液。
每次產卵五千顆左右 卵粒黑色 常成雙行排列於長形膠質卵串中。卵串成雙兩條從雌蟾的泄殖腔孔排出來 長達10公尺以上(真是嚇人)會纏繞在水草上或石頭間。

重要性:台灣特有種
俗名:台灣蟾蜍、癩蛤蟆、蟑蜍(台語)
體長:♂ 6.5 ~ 9.2cm ♀:8~16cm
繁殖期(月份):每年10月到隔年2月
分布海拔(公尺):0~3000

2010/07/23

紫紅蜻蜓

而老家後面的水圳修復 也在此次工程之列  修復後的水圳 可以提供古錐埤生態池的部分水源
這隻紫紅蜻蜓是在老家後面的另一口池塘拍到的

紫紅蜻蜓(雄)
特徵:雄蟲腹眼紅色 合胸紅紫色 合胸側視有4條黑色的短斜斑 腹部紅色 末端9-10節側邊具黑斑,翅 膀透明 翅脈紫紅色

習性: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池塘、小溪、溝渠等水域 成蟲於4 - 11月出現 雌蟲以連續點水的方式產卵 為常見的種類


水源地巧遇~~斯文豪氏赤蛙

「啾-」!這是什麼鳥呢?還記得童年時期到水源地(坑內大坪) 到處聽得到 「啾-」!的叫聲  誤以為是鳥的叫聲 常常抬頭四處張望  但始終看不到任何鳥的影子 後來對兩棲類 稍有接觸
才知道這類似鳥叫的聲音 原來是~~騙人鳥~~斯文豪氏赤蛙
前幾天 到平等古圳上課 在圳邊的緩坡處 遇到ㄋ斯文豪  第三天到農場水源地清理淤積的泥沙
也遇到ㄋ斯文豪氏赤蛙 真是巧合!!

 斯文豪氏赤蛙又叫尖鼻赤蛙、棕背蛙 屬於大型蛙 體長可達10公分以上 背部顏色變化多端身體修長 趾端膨大成吸盤狀 用來適應溪流生活 終年住在溪澗附近 白天大多躲在石縫或溪邊草叢裡 晚上則單獨出現在水邊草叢或石頭上 牠們的獨立性很高 常各自分散 保持距離 叫聲是蛙類彼此溝通、較勁的唯一管道 蛙類有個共通的特性 只要一隻領頭鳴叫 其他雄蛙就會不甘示弱跟著起舞 叫聲此起彼落


2010/07/21

蜻蜓點水~~在古錐埤生態池


 有水的地方就有生態 這是不變的定律 而古錐埤正是從老家往農場必經之路 我每天都會在此停歇片刻 以便觀察生態 這隻是烏點宴蜓 祂正停在印度莕菜上產卵的過程 晏蜒科的蜻蜓習慣 一次一粒連續地慢慢將卵產入水中繁衍後代

蜻蜓是遠古時代最大的昆蟲 在2億年前 蜻蜓身長可達40公分 展翅可達70 公分。而在台灣最大的蜻蜓就是保育類無霸勾蜓 身長可達12公分。蜻蜓是飛行速度第一名的昆蟲 每秒可以飛20公尺,也就是時速72公里。同時蜻蜓擁有最曲折的愛愛過程 交配前的儀式就像空中加油 交配的形狀像一個愛心。蜻蜓具有最變態的生活史 從幼蟲變成成蟲的蛻皮過程 呼吸器官由幼蟲時期的直腸腮呼吸 改為氣管呼吸 這劇烈的轉變很容易因為某些因素而導致蜻蜓羽化失敗。蜻蜓的生活與水息息相關 所以常被拿來當作湖泊及溪流水域環境的重要生物指標。近年來因環境破壞 讓蜻蜓的棲地岌岌可危 許多地方面臨土地開發壓力 以前常看見蜻蜓的地方 現在怎麼都不見了?是因為氣候的改變還是棲地的人為破壞?蜻蜓是否能順利繁衍下一代?這些都是值得你我重視的問題。

2010/07/20

親子體驗營~小蝸牛班第二期07/18上課記錄

二點不到 燦天一家人第一個來到農場報到 三點整所有學員已全部報到完畢 這期的學員最小年紀 小一(還有幾位是旁聽生 跟著哥哥姊姊一起上課) 最大升小五
簡單的開訓典禮 說明舉辦親子體驗的精神 培育獨立與自信的性格 所以我這次特別期望在第一天的課程中~~盡量讓小蝸牛們在播種時獨立操作 
接著全體學員 先繞行農場一圈 上到農場最上方的古錐埤生態池 讓大家知道農場
的範圍後 便開始第一堂課程: DIY盆栽蔬菜 讓學員帶回家觀察 記錄作物的成長過程

頂著艷陽天 小蝸牛們正開始混拌培養土
小蝸牛們在樹蔭下 正埋首於裝填的工作
一旁的爹地 正幫忙把培養土整平 然後植穴 撒入種子
第二堂~~則是整平菜畦 以利播種  小蝸牛用小鋤頭 或用徒手的方式整地
這就是親近土地 最好的方式 透過此一過程 可以看出小蝸牛的許多感官語言
用群體行動來一起體驗 將來收成則是集體分享
條播空心菜 必須先做出頭尾等高的條溝 做得不夠好 必須重做 也有小蝸牛用徒手的方式把條溝 整的美美的
最原始的農耕 是不用工具 完全是徒手操作 敬愛土地其來有自
第三堂課: 播種時 家長們都在旁邊觀看 讓小蝸牛獨立實際體驗 看他們撒種的架式
小小農夫們開心撒種 中途我會提醒 要不斷的檢視 是否將種子均勻的撒佈在整個菜畦
撒種完畢  有幾位小蝸牛已經開始玩起溜滑梯 這是訓練膽識的最好機會 讓他們開心的玩 這是一般小孩玩不到的溜滑梯方式  最後才又回到蔬菜區澆水 完成第一天的完整體驗過程 今日流汗的播種 明日才能享受快樂的收成


2010/07/14

最後關頭~~忙翻ㄋ

06月21接到通知 確定白石湖休閒農業區初審 將於07/13來區現勘 於是從七月初開始都得利用晚上空檔準備當天要用的簡報資料(有好幾天到'凌晨四點) 白天還得準備簡報場所  所以無暇照顧blogger
07/13下午 壹點半開始 各級長官陸續抵達農場 評審們在大熱天千里迢迢從淡水趕過來已經接近二點鐘  簡報於焉開始 先由產發局 于副局長簡單致詞 並向大家簡報 接著由我負責代表地方向評審團與來賓們簡報
最後接受提問30分鐘  被提問的項目有50項 評審們提問的內容直接ㄋ當 一針見血 我們虛心接受 畢竟白石湖幾乎是從零開始 在休閒農業區這區塊 我們還只是幼稚園生
我也不去想 是否能通過審查  我只在乎這三年來的過程 自己在推動休閒農業方面做ㄋ多少  付出ㄋ多少 ?  地方做ㄋ多少 付出ㄋ多少? 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把尺
難得 昨晚一夜好眠 !!其他就交給上帝

2010/07/12

親子體驗營~ 小蝸牛班第二期學員報到須知

各位小蝸牛班第二期學員家長:
(農夫這幾天一直忙著要向農委會申請白石湖休閒農業區 相關簡報 所以耽誤ㄋ一天抱歉!!)
        大家好!!有關第二期上課須知如下:
1.開課日期:2010/07/18 下午三點 請於二點半到三點報到
2.若遇颱風課程順延一周開課 若上課期間有颱風侵襲 一樣順延一周
    課程總時數不變 會全數補滿
3.請攜帶 :斗笠  防曬油 防蚊液(必備) 飲用水 水壺(或環保杯 農場也會提供茶水)輕便雨衣 小朋友請買合身輕便雨衣 雨鞋(山上穿雨鞋 安全 方便)
4.請穿長褲(切勿穿短褲)
5.生態課程 請帶望眼鏡(8倍以上)
6.備用衣褲一套
1.第一週(2010/07/18)開學
農場巡禮 讓小朋友認識農場環境 作物 如何鬆土 作畦 播種
盆栽蔬菜 DIY:學員自行體驗如何用盆栽方式植栽蔬菜 並讓小朋友帶回家觀察
(種植 蔬菜內容 空心菜 莧菜 萵苣等夏季短期葉菜)
2. 第二週 (2010/07/25)讓小朋友學習如何澆水 觀察作物的成長 面對發芽率不良 該如何補救
生態美 學 認識果樹與香草植物
3.第三週  (2010/08/01)讓小朋友學習如何拔草 認識草與作物的共生關係
生態美學 戶外生態教學
4. 第四週 (2010/08/08)讓小朋友學習如何面對蟲蟲 認識作物與生態的共生關係
如何用愛心與耐心去呵護作物 友善環境
生態美學 戶外生態教學
5. 第五週 (2010/08/15)讓小朋友享受即將收割的喜悅或面對失敗的應對之道
戶外生態教學
6.第六週(2010/08/022) 讓親子自行收成 共進晚餐 夜間觀察
上課時數:每週 3.5小時 1小時實做 1小時生態素描教學 1.5小時生態解說教學
7.第七周(2010/08/29) 持續親子收成 團聚時間(烤地瓜現採蔬菜烹食) 彼此經驗分享 結訓(頒發結業證書) 珍重再見
講 師簡介:
農務體驗教學:馬丁農夫(野草花果主人)
生態素描:Emily老師指導(外商公司業務主管 具深厚美學基礎)
生態教學:馬丁農夫與夜鷺老師 海膽老師 建國老師(夜觀)(三位荒野協會講師)
認識蔬菜 果樹 認識鱗翅目 認識蜘蛛 認識鳥類 認識台灣原生植物 認識水生植物 認識兩棲類

上課日期:2010/07/18~2010/08/29上課時間:每周日下午三點到六點半(若遇颱風或下豪大雨該週課程順延一週 會公告在網站也會另行電話通知 ) 
各位小蝸牛班第二期學員家長:
        大家好!!有關第二期上課須知如下:
1.開課日期:2010/07/18 下午三點 請於二點半到三點報到
2.若遇颱風課程順延一周開課 若上課期間有颱風侵襲 一樣順延一周
    課程總時數不變 會全數補滿
3.請攜帶 :斗笠  防曬油 防蚊液(必備) 飲用水 水壺(或環保杯 農場也會提供茶水)輕便雨衣 小朋友請買合身輕便雨衣 雨鞋(山上穿雨鞋 安全 方便)
4.請穿長褲(切勿穿短褲)
5.生態課程 請帶望眼鏡(8倍以上)
6.備用衣褲一套
1.第一週(2010/07/18)開學
農場巡禮 讓小朋友認識農場環境 作物 如何鬆土 作畦 播種


盆栽蔬菜 DIY:學員自行體驗如何用盆栽方式植栽蔬菜 並讓小朋友帶回家觀察
(種植 蔬菜內容 空心菜 莧菜 萵苣等夏季短期葉菜)
2. 第二週 (2010/07/25)讓小朋友學習如何澆水 觀察作物的成長 面對發芽率不良 該如何補救
生態美 學 認識果樹與香草植物
3.第三週  (2010/08/01)讓小朋友學習如何拔草 認識草與作物的共生關係
生態美學 戶外生態教學
4. 第四週 (2010/08/08)讓小朋友學習如何面對蟲蟲 認識作物與生態的共生關係
如何用愛心與耐心去呵護作物 友善環境
生態美學 戶外生態教學
5. 第五週 (2010/08/15)讓小朋友享受即將收割的喜悅或面對失敗的應對之道
戶外生態教學
6.第六週(2010/08/022) 讓親子自行收成 共進晚餐 夜間觀察
上課時數:每週 3.5小時 1小時實做 1小時生態素描教學 1.5小時生態解說教學
7.第七周(2010/08/29) 持續親子收成 團聚時間(烤地瓜現採蔬菜烹食) 彼此經驗分享 結訓(頒發結業證書) 珍重再見
講 師簡介:
農務體驗教學:馬丁農夫(野草花果主人)
生態素描:Emily老師指導(外商公司業務主管 具深厚美學基礎)
生態教學:馬丁農夫與夜鷺老師 海膽老師 建國老師(夜觀)(三位荒野協會講師)
認識蔬菜 果樹 認識鱗翅目 認識蜘蛛 認識鳥類 認識台灣原生植物 認識水生植物 認識兩棲類

上課日期:2010/07/18~2010/08/29上課時間:每周日下午二點到五點半(若颱風或下豪大雨該週課程順延一週 會公告在網站也會另行電話通知 )
 

2010/07/09

農場生態導覽~~鮕鮘 ~2

2009年7月份放養在古錐埤的鮕鮘幼苗

經過十個月的成長 已接近16cm  這時的鮕鮘開始有領域性
牠的領域不容其他物種侵犯  接著就會進入繁殖期 期待他的族群繁殖順利

 鮕鮘屬兇猛初級淡水魚種 他對環境非常敏感 當他孵化幼苗後 會呵護照顧他的寶寶們
牠的鰓的上半部演化出特殊器官「上鰓器」或稱上鯉腔(Suprabranchial chamber) 可直接浮出水面呼吸 所以當有乾旱時 牠可以在水分很少的池塘中或是溶氧性不佳的稻田裡生活很久。

突然與牠們相遇 看著鮕鮘的身影 我的身體像被黏住般 注視著水底的鮕鮘 久久不願離去

這是放養後 第二次看到鮕鮘的影子 才確定牠們的存在 而且生長的還不錯 所以看到牠們就像

看到自己的小孩般 特別開心 祝福這群鮕鮘 願這裡是妳們永遠的家!!